說起化學,許多人的心里總會泛出一絲絲的害怕,許多年以來,與化學相關的食品安全問題早就是層出不窮。比如三聚氰胺、毒膠囊、工業(yè)鹽等往往都會讓人有種談之色變的感覺。然而,事實上現(xiàn)代社會中我們每個人早就已經(jīng)難以真正意義上的脫離化學而存在了。
也許有些人會對于這樣的看法感到一絲驚訝,那么,今天就讓我來向大家介紹一下簡簡單單的廚房中的化學。
說起廚房,想必許多人都會浮現(xiàn)出以下的一番景象。
因此,我們首先就來談談廚房中第一的必需品,就是火。廚房中生火所用到的燃料主要是以氣體形式出現(xiàn)的煤氣以及天然氣。其中,煤氣的主要成分為一氧化碳,是早期被大量廣泛應用的燃料,但是由于一氧化碳本身無色無味,卻容易引起中毒的性質(zhì),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所用到的煤氣中都被人為的添加入了一種警示氣——硫化氫,這種具有臭雞蛋氣味的氣體能夠有效的提醒我們可能存在的煤氣泄漏的情況,從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悲劇。而隨著西部天然氣田的發(fā)現(xiàn),時至今日,天然氣已經(jīng)越來越多的開始代替煤氣成為了燃料中的主力軍。當然。這些也與天然氣本身所具有的熱值高等特點有著直接的關系。以上海為例,西氣東輸提供的天然氣與東海油田的煤氣的混合氣體已經(jīng)成為了現(xiàn)今所使用的主要燃料。
火能夠?qū)⑹澄镏笫欤瑏砭S持我們的生命。但是,我們對于美食的追求卻遠沒有這么簡單,接著,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兩種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最為常見的調(diào)味品:糖和鹽。
其實,從嚴格的化學意義上來說,糖是一個大的分類,并非是指一種單一的物質(zhì),而我們?nèi)粘J褂玫陌咨疤侵械闹饕煞謩t是蔗糖。糖類物質(zhì)主要分為三類,單糖、雙糖和多糖。其中,單糖的化學通式為C6H12O6,主要有兩種結構不同的物質(zhì),分別被稱為葡萄糖和果糖。而兩個單糖分子結合后會形成C12H22O11的分子,我們稱之為雙糖,代表我只包括麥芽糖、乳糖、蔗糖等。
而當眾多的單糖分子之間相互結合,形成的物質(zhì)則被稱為多糖,其化學通式為(C6H10O5)n,代表物質(zhì)則包括了淀粉、纖維素等。而從人體的角度而言,糖類物質(zhì)是為人體提供能量的很重要的一類物質(zhì),因此,對于那些想要減肥的朋友而已,不僅僅是需要少吃甜食和葷食,其實主食中所含有的淀粉也很有可能成為你們成功道路上的一個重大的絆腳石。
以上是兩張關于糖和鹽的晶體在顯微鏡下的照片(上圖為白糖,下圖為食鹽),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糖的晶體是不規(guī)則的多面體結構,而鹽的晶體則是接近于正六面體。這與其分子結構的不同有關。
與糖相同,鹽也是一大類物質(zhì)的總稱,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觸到的便是食鹽(NaCl)。食鹽可謂人類歷史上最早為人所利用的調(diào)味品,也是廚房中最必不可少的調(diào)味品。然而,對于食鹽的使用卻也有著許多需要注意的。如果人體對于食鹽的攝入量過小,會導致人體內(nèi)電解質(zhì)的紊亂,進而引發(fā)頭暈乏力等各種不良反應,然而如果食鹽的攝入量過大則會引發(fā)高血壓等問題,因此,如何控制一個合適的食鹽攝入情況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課題。不知還有多少人記得幾年前日本福島核電站的泄漏事件導致的搶鹽事件?雖然謠言傳播之迅猛讓人感慨,然而普通民眾對于基本常識的匱乏卻更加著實讓我感到唏噓不已。在中國,海鹽(即從海水中提取的食鹽)所占的比例并不多,占主導地位的其實是從礦物中提取出的礦物鹽。
其實,在我們的廚房之中與化學有關的物質(zhì)遠不止于此。比如生產(chǎn)食物所需要用到的化肥,食醋和料酒結合所形成的使得食物具有噴香氣味的酯類物質(zhì),無一不是化學在廚房中的體現(xiàn)。希望能夠借這樣一篇簡短的介紹讓大家對于化學有更多一些的了解。
來源:上海新東方,經(jīng)化學加編輯
官微 化學加 2015-11-27發(fā)
聲明:化學加刊發(fā)或者轉(zhuǎn)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