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四省市開始實行新高考改革,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同時設等級性考試,成績按等級賦分。2020年正是這四省市等級賦分制全面落實年,很多家長和考生對這種全新的高考錄取評估方式——等級賦分制依舊有所困惑。本期我們來具體說一下等級賦分如何計算最終的分數(shù),供新高考改革地區(qū)的家長和考生參考。
一、等級賦分制
新高考模式下,考生在物理、化學、生物、政治、地理、歷史6個科目中選擇3門作為高考考試科目,成績按照等級進行賦分。等級賦分:100分為滿分,40分為最低分,根據(jù)選考人數(shù)劃為21個等級,每個等級差3分,科目排名前1%的學生是100分,2%的學生是97分,按照排名依次類推進行賦分。通俗的講就是把考生考的卷面成績進行排名,按照等級區(qū)間賦予相應等級的分數(shù)。
新高考分數(shù)怎么算賦分?新高考等級賦分怎么算?舉個例子,某次考試:
學生甲歷史80分,在全省排名1%以內(nèi),最后等級賦分變?yōu)榱?00分。
學生乙化學80分,在全省排名37%—43%以內(nèi),最后等級賦分變?yōu)榱?6分。
也就是不論分數(shù)論檔位,分值在所有考生中的相對位置才是決定選考最終成績的因素。
等級賦分制只針對新高考制度下的選考科目,統(tǒng)考科目(語、數(shù)、外)仍按卷面分計算。
2、賦分制的優(yōu)點
1.縮小學科難度不同造成的分數(shù)差異
高考改成六選三隨便組合,總共20種組合方式,選科組合太多,學生之間不方便直接比較。而之前文理分科時,則方便很多。
另外,高校在錄取時,學生之間因選科不同不能直接用卷面分比較。
舉個例子:
高校某專業(yè)要求必考科目是物理。
現(xiàn)在有兩個考生:
甲選考科目為物理、生物、歷史;乙為物理、歷史、地理。
若這次考試地理的難度低,而生物難度高。比較卷面分數(shù)的話,選生物的甲可能較低,那就不能保證公平。
而用這幾門成績在所有考生中的百分比來計算分數(shù),能最大抹平了由于學科難度差異帶來的不公平現(xiàn)象。
2.縮小試題難度不同的分數(shù)差異
同一學科,如果有兩次考試,每次的難度也可能不同,這樣成績也不能直接用卷面分數(shù)進行比較。
在眾多的考生中,無論同一科試卷難度如何,按照成績的高低梯度都能較好的表示出學生的水平差異。
二、等級賦分制下考生該如何做?
新高考規(guī)定,高考成績不再是一次考試定終身,而是按排名百分百折算。
也就是說,以往那種的一次考試定終身將不再有了,現(xiàn)在的等級賦分制,是要看學生整體的排名,這也就是說,將來高考生的成績單上,并不是他某一次考試的分數(shù),而將是折算出來的等級分數(shù)。
新高考制度下,有許多東西都有所變化。選科十分重要,學生們一定要胸有成竹,早點做好自己的職業(yè)規(guī)劃,選好要學習的科目。
另外,高中生也要適應這種等級賦分制,要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更要有長遠一點的目光。在高考之后,選取適合自己的大學和專業(yè),充分挖掘自身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