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黃延強研究員團隊、能源研究技術平臺穆斯堡爾譜研究組王軍虎研究員團隊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劉彬教授、清華大學李雋教授合作,從實驗和理論上揭示了Fe單原子...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組(DNL1606)劉生忠研究員團隊與陜西師范大學楊棟研究員團隊合作,利用咪唑基離子液體鈍化鈣鈦礦的表面、改善鈣鈦礦薄膜的電荷傳輸,從而制備出高效率...
碳資源一直是人類活動最主要的能量來源。碳中和作為一種新型環(huán)保形式,能夠推動綠色的生活生產,實現(xiàn)全社會綠色發(fā)展。立足碳中和發(fā)展,對廢棄碳資源(廢舊塑料、廢棄生物質、CO2等)開發(fā)利用對解決環(huán)境問題和能源...
近日,湖南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張友玉教授課題組在DNA納米傳感器用于溶酶體酸化與鉀離子流相關性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相關學術論文“DNA Triplex and Quadruplex Assemble...
表觀遺傳修飾主要包括翻譯后組蛋白修飾、DNA修飾和RNA修飾,它們可以通過調節(jié)轉錄和染色質結構來影響基因表達。最新研究表明組蛋白和RNA去甲基酶有希望成為有效的抗腫瘤靶標。表觀遺傳調節(jié)涉及到多種組蛋白...
金屬-有機籠(Metal-Organic Cages, MOCs)作為一種新型的分子容器, 因其具有特殊的空腔結構及其在分子識別/分離、藥物傳輸和催化等方面誘人的應用前景而受到廣泛地關注。...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tǒng)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王浩敏研究員課題組與清華大學李群仰教授團隊合作首次報道了在六角氮化硼(h-BN)表面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法制備具有不同扭轉角的雙層石墨烯研究工作,并發(fā)現(xiàn)小扭轉角雙...
9月24日,藥物制劑及生物材料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顧臻教授作為講席教授全職加盟浙江大學,受聘為浙江大學藥學院院長。顧臻教授曾任教于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北卡州立大學聯(lián)合生物醫(yī)學工程系、獲評Jacks...
水系鋅離子電池是未來高安全的儲能和車用動力電池。微酸性水系以MnO2為正極的鋅二次電池(Zn-MnO2)有著良好的安全性、較高的元素豐度和不錯的環(huán)境相容性,使其成為大規(guī)模儲能領域下一代電池的候選之一,...
近年來,新興的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發(fā)展突飛猛進,在短短十年里其光電轉化效率從3.8%迅速發(fā)展到目前25.5%的認證效率,被視為最具有應用潛力的新型高效率太陽能電池之一。...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2302組李杲研究員團隊與卡內基梅隆大學Rongchao Jin教授、首都師范大學萬重慶教授合作,首次發(fā)現(xiàn)金屬納米團簇在溫度調控下旋轉異構化現(xiàn)象,該發(fā)現(xiàn)為金屬團簇納米...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理論催化創(chuàng)新特區(qū)研究組(05T8組)肖建平研究員團隊與浙江大學侯陽教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武剛教授合作,在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制甲酸的研...
直鏈烷基醇作為大宗化學品在工業(yè)界具有廣泛的用途,它是制備增塑劑及表面活性劑等的重要原料。...
有機硼化合物廣泛應用于有機合成、醫(yī)藥、農藥、材料等領域,發(fā)展新的C-B成鍵反應,高效合成結構多樣性的有機硼,一直廣受關注。...
近日,國際頂尖學術雜志《自然—催化》(Nature Catalysis)在線發(fā)表同濟大學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費泓涵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Overall photocatalytic water spl...
2020年11月20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王勇研究組在Marine Drugs發(fā)表了題為“Acylated Aminooligosaccharides from the Yellow ...
走進張偉工作室,一眼看到的不僅有墻邊展臺上堆著的證書和獎杯,還有獎杯下方橫臥在地上的一只大南瓜。南瓜長達半米,飽滿結實,張偉指著南瓜介紹道,這是北京某空軍基地的小戰(zhàn)士自己親自播種、收獲后送來的禮物,以...
上海藥物所郭躍偉研究員團隊長期與德、法、意、西學者合作,在中國南海無脊椎動物化學、化學生態(tài)學及生物活性/成藥性研究領域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繼前日剛與德國波恩大學Dickschat課題組合作在天然產物領...
華東師范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朱通副研究員指導學生結合人工智能算法、量子化學理論以及分子動力學方法,實現(xiàn)了燃料燃料的高精度計算機模擬,在原子尺度和亞飛秒時間分辨率下獲得了甲烷燃燒的化學反應網絡。該成果...